雄安新区:智领未来,筑梦数字孪生之城

2025-01-13
0

雄安电建智汇城43-3地块雄安之翼项目应用智能建造技术(效果图)

河北雄安新区已进入大规模建设与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并重阶段,工作重心已转向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高质量疏解发展并举。打造“智能、绿色、创新”的靓丽名片,坚持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生长,构建全域智能化环境,以建设“智能建造试点城市”为契机,不断丰富应用场景,推动新区高质量发展。

高起点规划,打造智能建造新高地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高起点规划实施路径。按照雄安新区“一中心四平台”智能城市框架要求,结合城市建设管理实际,制定“1+1+5+N”的雄安数字城市管理体系,统筹开展数字化建设顶层设计,打造统一指挥调度平台,开发统一对外服务APP,深化五大行业综合应用。通过推进城市建设管理数字化转型,实现了城市建设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和智能化的全面创新。雄安新区高起点规划开展城市建设管理数字化高质量发展实践,荣膺2023年智慧城市先锋榜优秀案例一等奖。

二是出台实施方案,建立多维度智能建造管理体系。印发实施了《雄安新区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实施方案》,提出10项试点任务。组建了由雄安新区分管领导担任组长的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工作专班,统筹推进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各项工作。印发《雄安新区智能建造试点城市推进工作要点》《雄安新区智能建造试点城市任务清单》,明确了年度目标和具体任务。制定了《雄安新区智慧工地建设技术标准》《雄安新区智慧工地评价标准》等地方标准,指导行业高质量发展。

三是创新BIM管理体制机制。雄安新区在全国范围内首次提出“数字孪生城市”概念,成为第一个全域实现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同步建设的城市。创新提出“6个BIM”数字雄安营造理念,为新区的数字孪生城市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实现地上、地下、“云上”三座城市的同步规划、同步建设。构建以“BIM”为核心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新机制,与“工改”四阶段和“一会三函”有机融合,保障了各类工程建设项目实施。编制完成《雄安新区建设工程施工BIM实施与应用技术规程》,支撑、引领新区智能建造高质量发展。

创新数字平台,“雄安质量”再提升

一是积极培育产业,高水平推进智能生产。雄安新区重点培育重大前沿创新平台,现有具备全面数字设计的勘察设计企业20多家,具备开展智能建造业务能力的建筑工程总承包企业30多家。雄安新区已投产无人值守的智能生产线26条,混凝土年产能500万m³,水泥稳定碎石年产能150万t,沥青年产能70万t。确定了5个智能建造试点企业和2个试点园区(工厂)。举办雄安新区“未来之城场景汇”大赛,设立机器人、安全应急、绿色、智能网联等不同赛道,通过路演竞赛的形式选拔出专业赛道TOP10,扶持获奖企业打造创新示范型应用场景。

二是全面推进数字平台建设。自主研发建设了雄安新区规划建设BIM管理平台,在所有新建工程中全面推行BIM报建审批、施工图审查、竣工验收、运行维护模式。按照“数字住建”基础平台技术导则,基于雄安新区“数字建交”体系规划,结合建筑业信息化顶层设计和业务需求,确定数字建设管理平台“1+3+N”(一个统一入口、3个数字建设行业枢纽和N项业务应用)的实施路径,开展系统开发工作。持续完善雄安新区工程建设智能化监管系统,实现工程项目全过程信息汇聚、智能处理、业务协同和可视呈现,完成视频接入工程147个,视频接入总数554个,在线率达50%,有效促进工程建设管理水平与服务效能的提升。

雄安新区依托区块链技术支持,搭建区块链监理管理系统,将巡查、质量验收、旁站监督等业务信息上链留痕,形成真实、可信的责任链条,有力支撑了“雄安质量”。系统上线应用3年来,累计服务建设项目500个,涵盖项目类型13种,服务各类企业510家,共有500多个政府投资标段项目在建设资金支付区块链系统中运行,业主、总包、分包等5 600余家企业上链,合同总数10 000余份,累计支付金额600多亿元,发放雄安建设工人工资55万余人次,有效解决工程建设融资问题,营造工程建设领域良好营商环境。

雄安新区积极构建全生命周期防护工程管理体系,打造集项目立项、工程设计、质量监督、竣工交付、维护管理于一体的数字化、智能化防护工程管理系统,建设“雄安新区城市防护要素一张图”,在全国率先实现工程建设项目配建人防工程“零审批”和异地建设人防工程“一键式”许可缴费。

截至目前,雄安新区已实现对706个防护单元137.6万㎡、29 902个人防车位和1 971个关键防护设备实时在线精细管理,人防巡检子系统支持非接触式执法检查和“四不两直”检查,大幅降低行政管理成本。“雄安新区城市防护工程一体化管控平台”荣获第十七届中国智慧城市大会2024年智慧城市先锋榜优秀案例一等奖。

图片

智能化钢筋加工厂

智能建造全面铺开,智慧运维赋能新区发展

一是开展试点建设,实施多场景应用智能建造。雄安新区以智能建造多场景应用为抓手,共征集确定了37个智能建造示范工程项目、50个智慧工地项目,并经专家团队评价认定,最终确定12个智能建造重点工程、22个智慧工地示范项目。成立了智能建造专家委员会,将128名专家纳入专家库,采用“结对子”方式对试点项目进行指导。

二是智慧运维管理不断完善。雄安新区积极开展智慧安防、智能表具、智能停车、智慧物业等智慧运维建设。500余千米的全数字道路项目已初步建成,容东、容西、启动区多个项目已建立楼宇智慧运维系统,并与新区四平台进行无缝衔接,容东1 000余栋楼宇的7个智慧社区项目等投入使用。雄安新区智慧能源管理系统迄今已平稳运行1 200多天,实现区域内电、水等多种能源多表即抄、综合监测、智慧调控、分析决策及智能运维。雄安新区持续推进CIM规建管运一体化系统迭代升级,通过完善系统功能实现数据互联互通,打通业务流程实现业务协同办理。CIM+应用与CIM平台互促互进,在“一中心四平台”的总体框架下,以平台支撑应用建设,以应用反向促进平台发展,从应用中来到应用中去,在互通互融中互促互进。

三是重视宣传引导,让智能建造普及传播。通过讲座与论坛等形式,让产业界对智能建造实现从“了解”“关注”到“参与”的过渡。邀请权威专家,举办专业讲座。召开智能建造“产学研用”发展研讨会,全国近百所高校的200余位领导、教授和37个智能建造示范工程项目负责人等参会交流。组织数字城市建设交流大会,分享智能建造促进新质生产力与产业链转型升级相关经验。组织来访代表在试点示范项目进行实地观摩调研,展示智能建造先进做法。组织协调“场景汇”机器人等智能建造相关赛道场景的打造。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下您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