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广州城管 ▎以“绣花功夫”精雕街景“颜值”

2025-07-11
1

街巷路面平整统一,房屋外立面粉刷一新,休闲广场上老人运动健身,孩童尽情嬉戏。走进广州市海珠区素社街郭墩社区,昔日破旧的老旧社区已焕然一新,推窗见绿、出门见景,社区干净整洁。郭墩社区的华丽转身,是广州市实施“社区绣花”行动,改善人居环境的一个生动切片。


今年以来,海珠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牵头组织、有序推进“社区绣花”行动,充分挖掘社区特色资源和文化底蕴,创新治理模式,用“绣花功夫”推动社区容貌品质高质量发展。


聚焦民生诉求,提升基础设施


走进素社街郭墩社区大笨象片区,以往陈旧的设施、道路、墙面已焕然一新,转角闲置空间被精心设计成环卫工人休息驿站,社区同心广场也成为居民休闲锻炼的好去处。


郭墩社区是典型的老旧社区,辖内没有物业小区,今年,郭墩社区作为海珠区“社区绣花”行动培育提升社区,在立足自身资源和文化底蕴的基础上,以群众所盼所需为切入口,以社区自治为抓手,紧抓社区微改造契机,有机融合了党建项目、民生微实事项目等,推动大笨象片区、菠萝园小区、48号大院等无物业小区的人居环境品质提升。


郭墩社区党委书记黄文广介绍,在社区微改造项目建设中,街道和社区广泛听取民意、汇聚民智,深入收集居民集中改造需求,对辖内多个老旧小区实施基础类、民生类、提升类三方面改造,修缮残缺老化的公共设施,增加绿化植物种植,完善健身器材区域和文体活动中心,并为12个自治小区配置了微型消防站,为40多栋楼宇更换了消防设施。此外,针对小区燃气管道老旧问题,街道积极联动海珠城管、广州燃气集团推动燃气管道改造。


此外,郭墩社区对同心文化广场重点进行升级改造,对广场地面进行全面修整,增设运动健身器材,设置供居民休息的凳子,新添社区文化栏。同心文化广场的建设,为居民提供了开放的公共文化空间,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图片

郭墩社区路面铺装效果


图片

郭墩社区改造提升后的同心广场


探索居民自治新模式,打造宜居家园


为深入践行“社区绣花”行动,郭墩社区结合自身实际,探索打造党建引领居民互助多元治理新模式,以“绣花功夫”提升社区容貌品质,共建美好安全家园。


郭墩社区党委、居民委员会以党建引领小区自治为突破口,积极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模式,划分15个网格自治小区,均成立网格自治管理小组或小组服务队,小组成员直接参与社区公共事务议事,了解居民需求,共议社区建设发展、改造提升,参与小区孤寡、独居、重病等特殊人群探访工作。“通过成立网格自治管理小组,社区有效破解微改造过程中社区电动车充电、停放管理,小区日常环境卫生管理等难题。” 黄文广介绍。


图片
图片
郭墩社区同心广场改造前后


因地制宜分类提升,为居民生活增添亮色


郭墩社区的蜕变,只是海珠区社区容貌品质培育提升的一个缩影。海珠区将全区18条街道、267个社区分为培育提升社区、巩固提升社区、常态提升社区三类,其中,赤岗街下渡社区、昌岗街隔山社区、素社街郭墩社区、海幢街宝玉直社区、南华西街福安社区、沙园街港海社区和南石头街纸北社区7个社区因基础设施老旧提升需求迫切,被定为2025年培育提升社区


目前,上述社区正因地制宜,打造群众喜爱的“门前街景”。例如,纸北社区巧妙利用“社区边角料”,将小区内六百多平方米的闲置地打造成集健身运动、休闲娱乐、科普教育于一体的“口袋公园”;港海社区精心装点街道环境,让曾经的老旧巷道、斑驳墙面“华丽变身”,还增设了止车柱等实用设施,优化生活体验,打造兼顾美观性与实用性的社区风景……这些举措有效化解了房前屋后地面脏、环境差、秩序乱等问题,不仅为居民生活增添亮色,还让社区面貌也焕发出蓬勃的新生机。


图片
图片

海珠区沙园街港海社区提升前后


今年以来,海珠城管针对7个培育提升社区,在规范日常管理和提升基础设施方面狠下功夫,通过联合7个街道开展现场调研,找准社区容貌提升方向,优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外立面整饰、地面铺装、完善消防设施、优化照明设施、楼梯扶手安装等基础设施提升方面重点发力,让社区培育提升走进居民“心坎”。此外,还以社区培育提升为契机,区街联动,在7个培育提升社区深入开展户外广告和招牌、“三线”、环境卫生等整治行动,推动社区容貌品质持续提升,让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提升。



编 辑:王   越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下您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