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春光明媚的好时节,登上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岛,近处刺桐花、垂枝红千层、木棉花等争奇斗艳。远处渔帆点点,碧波荡漾,令人神清气爽。
漫步在世界妈祖文化论坛永久会址,只见偌大的绿植丛中,两排大花瓣状设施随风不停地旋转着。“这就是花朵风机,可以用来发电。”随行的湄洲岛国家旅游度假区建设交通局工作人员介绍说,这些花朵风机采用稀土永磁三相交流悬浮发电机,配以特殊的无铁芯设计,把收集到的风能转换成源源不断的电力。
世界妈祖文化论坛永久会址的花朵风机
光能地砖、光伏玻璃栏杆、追日光伏百叶、智慧发电灯杆......随着工作人员的介绍,妈祖文化论坛会址中隐藏着的那些节能低碳“秘诀”一一显露出来。
世界妈祖文化论坛永久会址白天储能用来夜晚照明
湄洲岛陆域面积14.35平方公里,是海上妈祖的故乡,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全国首批“和美海岛”。2022年以来,以打造“零碳示范区”为目标,在全岛范围开展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实施改造面积达30.3万平方米。通过集成应用低碳适宜技术产品,湄洲岛建筑风貌更加美丽,可再生能源应用更加充分、建筑能效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绿色低碳生活体验进一步丰富,岛民和游客的绿色低碳意识得到有效提升。2025年3月,湄洲岛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项目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列入全国城市更新典型案例。
完善机制,科学有序组织实施
锚定目标,高位推进。建立上下联动工作机制,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莆田市政府联合成立湄洲岛零碳示范区创建工作专班,双方负责同志任双指挥长,设立现场指挥部和工作办公室,下设10个工作组,合力攻坚。
湄洲岛宫下码头光伏改造后
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城建处处长江泳介绍说,福建省高度重视湄洲岛零碳示范区建设,为确保集全省资源进行打造,由福建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委台办、发改委、工信厅、交通厅、水利厅、农业农村厅、文旅厅和省国网电力公司等9部门共同推动,群策群力,从政策、人才、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支持,推动全岛绿色化改造、用能结构转型,力争高质量建成全国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标杆。
共建共享, 建立绿色低碳综合改造模式
坚持共同缔造,政府引导企业、岛民、游客及台湾同胞积极参与“零碳岛”建设。政府出台湄洲岛《绿色低碳民宿创建导则》《民宿管理办法》《民宿星级评价管理办法》和建筑立面风貌建筑图集等技术文件,对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提出具体措施并严格执行,开展经营性自建房安全可靠性鉴定,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与企业签订共建战略合作协议,引入中建七局、国网电力、中石油等社会资本参与共同建设,承租岛民的传统石构建筑打造成绿色低碳民宿,探索出市场投资与经营回报相联动的实施模式。
云澜湾民宿改造后一景
引导岛民通过“政府少量补助+自主投资”的形式,开展既有建筑集中连片改造提升,充分发挥民宿党支部、民宿协会的带动作用,引导岛民按照风貌特点开展绿色低碳改造,并由民宿协会整体打包在线上平台宣传销售,实现全民参与、共盈共利。同时鼓励台湾同胞以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为契机,积极来岛创业,引入台湾团队开展“乡建乡创”,共同打造零碳和美海岛。
因地制宜, 集成应用低碳适宜技术产品
结合湄洲岛夏热冬暖、海岛气候特点,充分利用风、光条件,因地制宜引入空气热源、光伏一体化、建筑遮阳、门窗节能、新型电力系统等20多项绿色低碳技术,使用花朵风机、光伏地砖、光伏百叶窗、光伏幕墙、风光互补路灯等各类风电和光伏产品,全岛光伏发电项目装机容量达到2100千瓦,每年可发电量273万千瓦时,让清洁绿色的"阳光福利"造福于民,目前实现全岛用电量的清洁能源占比达到84.6%。
文甲码头光伏长廊改造后
近年来,湄洲岛结合妈祖文化和莆田民居建筑风格,在码头建筑和西环福道上建设了全省首个BIPV彩色光伏,在全岛民宿改造中推广空气能热水器、全电厨房、智能家居等设施,系统提升了建筑绿色低碳水平。
互联互通,数字赋能智慧化管理
建设全岛双碳监测数字孪生平台,围绕房屋、市政、交通、给排水、垃圾循环利用、新型电力系统、林木和海洋碳汇等领域进行全方位监测,充分利用智慧物联网平台,整合相关部门数据,实现规范采集、标准统一、实时更新、互联互通,打破不同部门间数据壁垒。
东方屿白帆民宿改造后
湄洲岛推动用水、用电、用气信息共享,将该平台融入湄洲岛已有的“一网统管”大平台,实现将全岛既有建筑运行的用能和碳排放监测纳入日常集中管理,定期对高耗能建筑进行提醒,建立绿色低碳长效管理机制。
晚霞映照下的湄洲岛
湄洲岛国家旅游度假区建设交通局局长陈建国介绍说,湄洲岛持续开展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全岛662家民宿实现全电厨房,平均用能成本降至原来的四分之一。通过使用空气源热泵,民宿年节电量271.89万kWh,节约费用135.95万元。在污水厂、客运码头等场所应用2100kW的太阳能光伏,年发电量约273万kWh,节约电费136.5万元。全岛整体风貌大幅提升,带动了旅游业快速发展。
湄洲岛污水处理厂光伏改造后鸟瞰
据悉,湄洲岛通过实施既有建筑周边管网改造、污水厂绿色低碳改造,建设了163公里污水管网,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全回用,一年可节约用水120万吨以上。利用污水厂屋顶、处理池面加装的光伏,实现污水厂全绿电运行。2024年湄洲岛已实现减碳量2.6万吨,占全岛碳排放总量的64%。推动既有建筑光伏一体化改造,采用“光储直柔”技术,进行多领域电能替代,民宿空气能热水器覆盖率达90%,电气化厨房覆盖率达100%,能源绿色转型成效显著,“零碳岛”目标逐步实现。
作 者:龚后雨、许晓玲